如何与我们发生关系?点击上端联系焕彩,免费电话400-848-3313;点击这里也可以与我们发生关系。
又到清明,一首传颂了千年的古诗此刻在耳边响起,这就是唐代诗人杜牧所吟《清明》: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也许是它过于伤感,“欲断魂”,好心塞,吃不消;好在诗中有“酒”,无须顾忌醉后胡言,人们打乱这首诗的原有结构,将其改编成别具韵味的另一个《清明》——
清明时节雨,
纷纷路上行人,
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?
有牧童遥指,
杏花村。
有人认为杜牧真啰嗦啊,“清明”自然是“时节”,“行人”本该在“路上”,“何处”已是“借问”,“遥指”何必“牧童”?于是给它减了肥:
清明雨纷纷,
行人欲断魂。
酒家何处有,
遥指杏花村。
不过这一改,诗味木有了,成了记叙文。
时间、地点、场景都有;人物的情绪、动作、语言一个不落:
时间:清明时节
环境:雨(纷纷)
地点:路上
角色一:行人(欲断魂)
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”
角色二:牧童(遥指)
“杏花村!”
清明将至,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?